三脚窝石村的蜕变路 要闻-白山站 赵新 321481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三脚窝石村的蜕变路 要闻-白山站 赵新 321481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白山站 > 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输血”到“造血”

三脚窝石村的蜕变路

2020-09-04 11:45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金秋时节,走近靖宇县景山镇三脚窝石村,一条条平坦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排排绿色的栅栏整齐划一,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质朴而甜蜜……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村,10余年的发展蜕变,如今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谈及三脚窝石村的新变化,骑着“小电驴”的第一书记书陈磊最有发言权。他说:“别看现在三脚窝石村处处洋溢着美丽、和谐、富庶的气息,你们想象不到我刚来时这里是什么样儿!当时路边垃圾、牛粪堆得到处都是,栅栏四歪八斜,走在乡路上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因户施策,以奖代补,发展蓝莓、贝母等产业。这位皮肤黝黑的壮实汉子骑着“小电驴”,一边载着记者唠嗑,一边时不时停下来,与村民们打招呼、聊聊天。这一晃儿就来到了村里贫困户贾守才家。

  “陈书记来啦!多亏了您,我今年一亩地的贝母卖上了一万六的好价钱!”贾老汉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跟记者说:“这可比俺们原来种玉米、大豆挣钱多啦!要不是陈书记介绍俺这么好的项目,俺哪敢想这好日子!”

  贾老汉家是老伴因病致贫,陈磊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因户施策”为贾老汉谋划了贝母种植扶贫产业项目。近几年的扶持,不仅让贾老汉摘掉了“穷帽子”,还让他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种植贝母需要技术,陈书记就帮我们请专家;需要销路,陈书记就替我们找市场。真的特别感谢他!”

  离开贾老汉家,坐着“小电驴”记者又来到了于殿龙家中。

  走进于殿龙家时,他正在鹿舍里给梅花鹿喂食。“老于,看你家这鹿又长壮实了。”陈磊轻车熟路地拿起鹿草跟着喂起来。

  “陈书记,多亏了您上次帮我联系的买家,今年我家光鹿茸就卖了5万元。”

  别看于殿龙现在的日子过得红火,以前他可是个“受苦人”。家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妻子身患重病,全家只有他具有劳动能力,当时债台高筑,面对未来于殿龙陷入了困境和迷茫。

  2015年,于殿龙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磊通过入户走访,发现于殿龙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加上之前有过养殖梅花鹿的经验。2016年,通过“以奖代补”的扶贫政策,扶持于殿龙发展养殖梅花鹿产业,一头鹿奖补500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摘帽。如今,于殿龙的鹿舍已经发展到3群25头的规模。

  集体产业带富村民。2017年,三脚窝石村以委托经营方式发展食用菌木耳种植项目,申请财政扶贫资金45万元购买木耳菌袋204545袋,贫困户每袋分红0.3元,项目实施后全村39户87人每人受益1534元。2019年该村实施光伏分红项目,同时充分结合本村地理、气候因素,借助市纪委补贴10万元,流转本村公路旁100亩土地发展油葵项目,通过榨油和旅游观光,实现村集体收入6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726220800.jpg

  村民过得好不好,基础设施硬覆盖。上任伊始,陈磊就认识到,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

  2016年以来三脚窝石村共协调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5.5万元。修建围栏、边沟,实现村部广场及全村道路地面硬化,改装大门,安装路灯,购置垃圾清运车,为全村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彻底解决了供水不足难题,“面子”“里子”实现了焕然一新。

  2019年,景山镇政府投入8.7万元,为三脚窝石村启动村改厕项目,全村31户住户全部改厕完毕,其中贫困户16户。2020年景山镇政府投入12万元,用于村内绿化项目,其中绿化树800棵,绿化花7000棵。

  同时,三脚窝石村按照安全住房基本要求,2016年至2019年度,为6户进行危房改造,累计发放危房改造资金15万元;2户5人施行易地搬迁,现阶段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

  “习总书记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扶贫干部使使劲,相信什么坎儿都能过得去!”正如陈磊所说,如今的三脚窝石村,摘掉了多年“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金英 三脚窝石村 供图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