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大栗子街道: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 要闻-白山站 金作超 3705568
临江市大栗子街道: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 要闻-白山站 金作超 370556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白山站 > 要闻

临江市大栗子街道: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3-03-30 09:1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近年来,临江市大栗子街道望江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书记带头、群众参与”为工作主线,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头雁”作用,在产业发展、乡村宜居、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委领办联合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每年秋天,代表丰收的金色尽染葫芦套村,成片的水稻等待着收割入仓,成熟的水稻以谦逊的姿态微微低着头,好似对庄稼人一年来的辛苦劳作颔首致敬。

  葫芦套村,有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日照时间长等水稻种植优势。近年来,街道采取“党工委+合作社+集体经济”的运营模式,牵头村中的种植大户、党员代表等成立了葫芦套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该项目采取独立经营方式,整合村内流转土地,形成产业规模化,统一配套基础设施,统一购置种植材料,统一农机设备使用,统一对接销路,从而把分散的水稻种植户组织起来,发挥团队优势,实行集合经营。

  葫芦套村支部书记陈兆勇谈起今年的大米产业发展可谓是信心满满:“咱们村的大米品质高、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我们也准备打出自己的品牌,让越来越多的人尝一尝葫芦套的大米。今年水稻的种植面积将达到217亩,预计年产16万斤,能为村集收增收8万元左右。”

  在拓宽销售渠道上,街道通过与京东商城达成协议,目前葫芦套村大米已上架京东商城。今年2月份,大栗子街道与包保单位吉视传媒深入梅河口市十八锅米业公司考察稻米加工厂项目,共同谋划葫芦套稻米加工产业,计划为葫芦套村新建稻米加工厂一座,预计今年11月可竣工投产,进一步延伸水稻种植产业链,助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品种改良以后啊,无论是从防病害上,还是从草莓的品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有了专家和技术为咱们护航,我们这心里也有了主心骨!”望江村支部书记王福江高兴地说。

  早些年,大栗子街道望江村原始草莓品种经多代繁殖,植株变小、病虫害增多、产量逐年下降,街道邀请到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草莓研究所专家对望江村草莓大棚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草莓原种做技术改良,由草莓种植专家根据望江村草莓原种基因进行改良,培育“脱毒原种草莓”162株,改良后品种在耐运输、品相、产量和抵御病虫害方面都有着很大提高,经过2021-2022两年时间,“脱毒原种草莓”的更新换代工作已经在望江村全面完成,为村内草莓增产达到近50%。

  近年来,街道聚焦农业生产难题,以培养一支“懂技术、会运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抓手,联系多家行业部门和技术专家,每年邀请到白山市民安职业培训学校的专业讲师,深入村屯开办农机培训、中草药种植等相关技能培训课程,采取“集中授课+实际操作+证件考试”的培训模式,每年参训人数达到107人次,切实提高农民致富本领。

  同时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带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省内高校合作,组织村中有经验的党员和种植大户到外地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现如今,望江村的大棚种植户们在棚内管理、育苗嫁接等方面都可以说得上是当地的“土专家”。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开创乡村振兴“新格局”

  街道带动辖区党支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域”党建引领“三城”创建、“千村示范”等多项工作中,构建以村党员代表、村委班子、村民志愿者为基本框架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包联到户”,常态化落实村环境整治工作,2021-2022年度大栗子街道申请移民资金为村内铺设柏油路5公里,村庄绿化1.5万平方米,开展清河行动86次,环境整治97次,累计出动党员群众上千人次,清理垃圾300余吨,对村路、围栏、墙体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基础,以实际行动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

  为进一步推动域内第三产业发展,街道结合域内村屯资源及特点,计划以“保留传统风格,突出自然生态”的理念,将大栗子村内现有的50座空置民房,通过集中修缮,打造成特色民宿,让闲置民房发挥效益,与大栗子村内的溥仪退位旧址、抵边特色产业园,葫芦套村边境观景台,望江村葡萄长廊和果蔬采摘园,形成集观光、采摘、销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接下来,大栗子街道将继续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探索由农村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治理的发展平台,继续发挥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刘金英 通讯员 李承儒 陈禹光 供图

编辑: 金作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