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铁路,万千瞩目。这条路,是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条路,是白山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高效通道。
11月21日上午10时,随着中铁十二局沈白高铁吉林段TJ-1 标施工段的一声炮响,地处白山市江源区境内的全线最长隧道——白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这条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沈白高速铁路,完成控制性工程、实现重大突破,白山人离翘首以盼的“高铁梦”又近了一步。
攻坚奋进,打通“最字号”难点
沈白高铁,项目全长429.77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国家批准实施的重大铁路项目,重要性可想而知。
老话说:逢山打洞,遇水架桥。对于地处吉林东部、处于高寒山区的吉林段TJ-1 标建设地段,施工难度较大。特别是位于江源区境内的白山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12.739公里,是全线第一长隧道,也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难度不言而喻。
“项目部一直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素,针对隧道岩溶发育、断层破碎带、突泥突水等风险因素,明确各层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并严格落实超前地质预报、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措施,确保隧道安全贯通。”中铁十二局沈白高铁吉林段TJ—1标一分部工程部长张晓龙坦陈,项目部为促进隧道贯通付出了巨大努力。
不仅是控制性工程,针对沈白高铁吉林段 TJ-1 标施工地段地质复杂、安全风险高、建设难度大、有效工期短等情况,中铁十二局沈白高铁吉林段TJ—1标一分部广大建设者弘扬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理念抓好质量管控,绿色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树立打造精品工程目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探索实践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模式,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百年品质工程。
路地共建,携手共赢。白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推进项目建设作出批示,并带领有关部门实地调研指导,帮助项目解决征地拆迁、电力供应等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为工程高效有序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白山市级领导统筹指挥,市铁建办协调推动,江源区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主动靠前对接,全力服务、保障、配合,给予大力支持,为工程推进保驾护航,为高铁施工贡献力量。
有了良好环境,工程快速推进,1000多名建设者、历经1100多天连续奋战,白山隧道破除瓶颈、顺利贯通,为后续无砟轨道铺设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
“没有地方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就没有项目今天的成绩,这份深情厚谊,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铁十二局集团总经理刘运泽在隧道贯通仪式上动情地说,要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生态工程、智能工程、廉洁工程,向业主单位和白山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着眼未来,践行“两山”理念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一通,转换时空。
沈白高铁,在100多万白山人民眼中,是民生路、致富路、希望路;在1.74万平方公里的沃土中,是旅游路、联通路和发展路。
蕴藏着希冀和期待,包含着期待与梦想,白山市委、市政府努力把人民的梦想变为现实,让“天堑变通途”成就这片热土和白山的父老乡亲。紧盯沈白高铁即将开通,深刻认识和把握时空转换、发展上线的机会,抢抓“高铁时代”新机遇,争分夺秒,蓄势待发。
审时度势,推动发展大提升。紧紧围绕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这个核心,大力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着力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浑江区、江源区一体化发展,加速建设沿松花江生态经济带和沿鸭绿江生态经济带,切实形成全域腾飞之势,打造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新高地。
科学谋划,推动产业大升级。依托生态优势,重点把握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趋势,以改革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绿色产业集群,有效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适应旅游市场新变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顶层设计,做好做足准备,持续放大避暑休闲旅游热度,全力迎接冬季冰雪旅游热潮。
超前谋划,促进项目大发展。围绕“一山两江”品牌战略谋项目、引项目、落项目,推动项目合作共建实现新突破,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实施重大项目属地领导和包保领导亲自盯、亲自督制度,督促责任人一抓到底、直至落地,不见成效决不收兵。重点推进启迪东北亚科技园、金英金矿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临江溪谷温泉小镇等17个拟新建重点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见效。
倒排工期,推动站房大建设。每个高铁站点,就是一个发展圆心,强力辐射周边区域。白山市铁建办及市直相关部门与高铁沿线县区、乡镇(街道)两级政府紧密配合,高标准服务高铁站房及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白山东站、湾沟北站、松江河站站房及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工作,以高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为高铁通车蓄能奠基。
张开怀抱,拥抱“高铁时代”
沈白高铁在白山市境内174.6公里,途经浑江、江源、抚松3个区县,2025年通车后将结束吉林省东南部不通高铁的历史,北京至长白山运行时间缩短至4.5个小时,能有效推进东三省与京津冀深度融合。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白山用赶考的状态、奔跑的姿态,充分利用高铁带动效应,进一步谋划绿色发展,积极开发优势资源,最大化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拥抱“高铁时代”,扮靓“绿水青山”。围绕全面释放交通、区位、生态和资源等综合优势,白山超前思考、科学谋划“高铁时代”的区域新定位、发展新布局、城市新形象,着力增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展示生态“元素”和绿色“魅力”,全方位释放生态效能,加快成为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长白通(丹)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拥抱“高铁时代”,赢得“金山银山”。抢抓“高铁时代”赋能东部旅游大环线、激活长白山旅游资源的重大机遇,围绕加快推进“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建设,大力实施“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深度挖掘沿途历史文化、民俗传说等隐形资源, 建设黎明林场森工记忆文旅小镇、东北抗联诞生地研学走廊、松江村朝鲜族民俗商业街、松花江滨水游览船等总投资11.67亿元的24个大项目,做优旅游产业,持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
拥抱“高铁时代”,激活“冰天雪地”。不断提升白山冰雪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一山两江”品牌的影响力,连续举办“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季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冰雪活动,营造冰雪旅游火热氛围,凝聚人气,拓展消费。围绕高铁人流到来,推出乡村冰雪旅游、高山冰雪度假旅游、边境冰雪旅游、温泉康养旅游等各具特色的冰雪旅游新产品,推动旅游产业与体育、文化、商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冰雪旅游季业态与内容,让国内外游客充分领略“金山银山 美丽白山”“长白天下雪 广迎天下客”的精彩。
站在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全市上下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拥抱“高铁时代”,在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征程上一路高歌、坚定前行。
文字来源:白山发布
图片来源:白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