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白山市江源区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要求,聚焦“坚持抓实宣传宣讲、持续丰富活动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充分发动志愿服务力量”四个方面,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深化宣传宣讲 激活文明实践“动力源”
理论是思想的根基。江源区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为原则,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持续开展理论宣讲。
统筹资源开展线下阵地宣讲。组建由“百姓名嘴”“草根宣讲员”等为宣讲主体的“新风”宣讲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居民议事亭”“家庭党校”等阵地作用,聚焦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风尚等内容在基层迅速掀起学习热潮。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活动3120余场。为持续搭建理论宣讲活动线下平台,聚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功能作用,依托江源街道江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学习强国”主题社区,切实将学习从“线上”搬到“线下”。谋划开展活动总结《吉林白山江源区开展“学习强国”线下活动》在“学习强国”总平台刊发,经验材料《打造“学习强国”红色书屋悦享空间让学习从“云端”到“身边”》荣获2024年度吉林省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创新案例。
创新形式开展线上理论宣传。打造“理想江源·江小新你问我答党的二十大”“理想江源·江小新带你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理想江源”系列短视频,通过解读“关键词”“你问我答”的对话形式,让群众更好了解党的精神的重要内涵。截至目前,累计浏览量达17000余人次。
聚焦文明引导,做好群众文明素养提升。江源区结合“移风易俗”“城市文明建设”等主题,创新打造“文明江源 你我共建”江小新宣传系列短视频、《请规范停车 让“文明”入位》等文明情景剧、《文明随手拍|一盔一带安全常在》《文明随手拍|文明服务 利企便民》江源文明日历等文明宣传品牌,并利用AI数字人技术创新制作了《快板说殡葬 文明谱新章》《文明实践在行动|看AI文明实践宣讲员,跟你聊聊文明实践》等文明宣传短视频,重点围绕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的文明行为进行宣传引导,持续提升群众道德文明素质。截至目前,文明引导系列宣讲视频累计浏览量75300余人次。深入开展社会面氛围营造。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电子屏等宣传载体作用,广泛宣传城市文明建设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目前累计制作花草牌300余块、制作擎天柱宣传面8面、制作公交站宣传面10余块,切实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新风尚。
丰富活动内容 描绘文明实践“新画卷”
江源区创新“文明+”实践模式,推动文明实践阵地由“重建”向“重用”转变,以文明实践活动为笔,在传承与创新中勾勒出文明实践七彩画卷。
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聚焦群众需求,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我们的节日·中秋”“我们的节日·七夕”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暨“我们的节日 七夕”文艺志愿者进基层、“我们的节日·中秋”暨非遗文化体验、“我们的节日·春节”新春年货大集、“我们的节日·元宵”暨“猜谜拓印品汤圆 邻里共庆元宵节”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360余场,覆盖群众26000余人。开展“文化惠民”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强基工程”暨文艺素养主题文明实践活动,邀请各文艺协会老师面向群众开展文艺培训。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域内实体书店开展“书香江源·阅见美好”主题文明实践读书活动,联合区图书馆开展换书大集,累计参与群众3000余人。组织开展“文明实践‘赶大集’服务群众零距离”暨江源区“文明集市”,活动围绕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普法宣传、文明科普、便民服务、移风易俗、爱心义诊、安全生产等内容设置8个服务区,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打造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大餐”。
持续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文明江源与‘礼’同行”江源区“思政教育下基层”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拓展“文明实践+阅读空间”“文明实践+红色观影”活动主题,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室等阵地作用,围绕国防教育、法律科普教育、移风易俗宣传等内容开展阅读分享会、阅读交流会及集中观影教育等活动,引导群众提升道德修养。持续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组织开展“文明江源与‘礼’同行”暨“诚信尚俭 守护食安”文明行为示范活动。活动现场设置28个公益宣传展位,涵盖文明诚信宣传、消费维权服务、法律宣传科普等多个主题,将文明行为示范活动深入推进。
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组织全区各中小学通过云端祭英烈、开展升旗仪式、组织“缅怀英烈”主题班会、红色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形式,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向国旗敬礼”等线上签名寄语活动,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暨“争做文明青少年 共建文明新江源”主题演讲比赛。引导广大青少年讲文明、树新风。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暨“爱我国防”主题教育文明实践、“纪念抗美援朝74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创作等文明实践活动。发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烈士纪念日等微视频,累计浏览量达2万余次。开展江源区2024年“奔跑吧,少年”中小学生运动会,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推动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实践“新风气”
紧紧围绕“推动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乡风”主题主线,持续加大推动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力度,引导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发现群众主要关心问题,对全区10个镇街、60个村,31个社区开展下沉走访调研,发放《群众调查表》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调研。累计发放调研问卷800余份。科学谋划部署工作。印发《江源区“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实际集中开展百姓名嘴宣讲活动、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指导各镇(街)推动全区各行政村和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指导并督促规范“四会”章程。目前,全区60个行政村和31个社区已经全部完成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及“四会”章程规范完善工作。
做好宣传引导。结合“清明节”“中元节”时间节点,通过“江源发布”“文明江源”等微信公众号发布《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文明祭祀 平安中元》等倡议书,进一步巩固移风易俗观念。结合学生毕业季组织开展“移风易俗除陋习 崇尚节俭树新风”文明实践活动邀请教师职工、酒店商户、殡葬服务行业等代表作表态发言,引导群众拒绝“谢师宴”“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陋习。结合婚礼季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主题宣讲活动,就民法典、婚姻法相关内容开展文明婚俗主题宣讲。组织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殡葬”主题宣传月,引导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围绕“三个一”(即开展一次主题理论宣讲、开展一次文明实践活动、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面向群众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宣传月期间,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开展“移风易俗进社区 文明新风入人心”“抵制陈规陋习 共筑文明新貌”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150余场。
新媒体赋能文明实践。为解决线下活动受众范围有限的问题,江源区充分利用“江源融媒”APP,开启线上全程同步直播,切实打破“中心—所—站—群众”之间的地域距离限制,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截至目前,江源区累计开展移风易俗类文明实践活动1280余场,经验材料《“5+2+1”工作法推动移风易俗—白山市江源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侧记》《江源区聚焦“点、线、面”协同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在多个平台刊发。
凝聚志愿合力 汇聚文明实践“大能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江源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将千万个“我”凝聚成“我们”,为全区文明实践工作注入强大正能量。
开展宣传宣讲志愿服务活动。邀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百姓名嘴”开展专题宣讲培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统筹各方面宣讲资源,开展“垃圾分类我践行”“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优良家风”等志愿服务宣传宣讲活动。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组织开展江源区“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各部门、各镇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暖心关爱、理论宣传、移风易俗等主题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60余场。
开展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系列文明风尚行动。广泛动员全区各志愿服务队伍力量,组织开展“公交车上的‘红马甲’”“出租车上的文明使者”“志愿劝导文明交通”等十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在主要交通路口,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引导车辆群众有序通行。组织开展“观影新风尚 文明我先行”文明观影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文明餐桌志愿服务行动,结合“世界粮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志愿者向商户、群众普及文明用餐礼仪,倡导节俭用餐习惯,宣传安全用餐知识,树立文明就餐风气。累计发动志愿者700余人,服务群众12000余人,发放节约粮食宣传海报2200余份。组织开展“文明江源与‘礼’同行”江源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之“文明环境”文明行为示范活动。积极发动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聚焦背街小巷、房前屋后、道路边沟等重点区域,广泛发动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发动志愿者3400余人次,清理户外小广告3980余处,清理边沟垃圾700余延长米,切实营造文明整洁社会环境。
文明,因实践而深厚;实践,因文明而生动。在江源大地正凝聚起从“文明实践”到“实践文明”的强大合力,乘势而上、向光而行,未来的江源将在守正创新中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让文明之花在江源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金英
江源区委宣传部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