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热浪席卷城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腹地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白山市浑江区龙山湖,却以恒定的22℃清凉之境与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消夏避暑的热门之选。伴随沈白高铁驶入通车倒计时,这片绿意盎然的生态宝地,正凭借清凉资源与深厚的渔猎文化底蕴,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生态清凉,长白山麓的生态清凉胜地
晨光初透,薄雾轻笼的湖面如镜,倒映着山脉巍峨。民宿经营者王女士感慨:“此地日可纳凉湖畔,夜可观璀璨星河,是远离尘嚣的清凉净土。”据监测,湖区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2℃,较市区低5至8℃。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8.66千个,空气质量常年达国家一级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房和城市绿肺。
掬一捧龙山湖的水,清澈见底的水中卵石错落,鱼群悠然穿梭。这般澄澈的水质滋养鲢鱼、细鳞鱼等多种经济鱼类及丰富水生生物,为静谧湖泊注入盎然生机。
非遗新生,百年放排技艺驶入新航程
凝结先民智慧的龙山湖放排技艺已传承百年。放排人以麻绳捆扎驾驭原木顺流而下,木排如龙的景象成为独特的水上文化符号。去年“十一”假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家生率队扎制巨型木排,其壮丽场景登上新华社《秀我中华》栏目,以古老技艺献礼祖国。
如今,文旅融合使这门技艺焕发新生,成为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江面上,经验丰富的放排人正演示如何将原木紧密捆扎,岸边陈列着数十年前放排人使用的工具。从木材筛选、捆扎固定到顺流放运,完整呈现这项传承百年的水运智慧,让人仿佛亲历木排破浪前行的震撼时刻。
渔猎新篇,光影交织里的“渔”悦交响
邻近的三道沟镇以独特渔猎文化为亮点。百年夜捕习俗注入现代元素——LED灯沿渔网亮起,宛若星河坠入湖面。“电灯环保又明亮,聚鱼效果更佳,夜捕也增产。”老渔民张大爷欣喜介绍。
此地更完整地传承着百年冬捕习俗。寒冬时节,身着传统羊皮袄、头戴狗皮帽的渔民以古老技法收获肥美鲜鱼,每年举办的盛大渔猎文化节上,游客可目睹鱼跃冰湖的盛景,品味全鱼宴,参与头鱼拍卖,沉浸式感受东北特有的冰雪渔猎豪情。
绿韵生金,山水滋养的幸福回响
龙山湖的“清凉经济”正有力带动乡村振兴。环湖村落已兴起30余家特色民宿与农家乐,村民自产的五味子、鸡心果等特产成为游客竞相选购的伴手礼。“去年民宿收入可观,高铁开通后前景更佳。”村民老李喜悦满怀。部分村民更直接参与景区运营服务,获得了稳定增收渠道。
沈白高铁开通在即,这座生态与文化交融的宝藏之地,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四海宾朋。在22℃的恒温清凉里,长白山的生态画卷、百年渔猎的文明印记与乡村新生的喜悦,共同交织成动人心弦的盛夏礼赞——龙山湖不仅是都市人追寻的诗意栖所,更是绿水青山转化为富民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画卷正于此徐徐舒展。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金英
通讯员 于子茹
浑江区委宣传部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