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江,大街小巷绿树掩映,鲜花竞放;改造后的楼宇小区功能齐备,焕然一新;广场公园里到处是欢歌笑语,市民怡然自得、好不惬意……一项项惠民利民之举让“幸福感”在这座小城处处流淌。
感受临江,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司机与行人相互点头致意;各个街路巷口,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引导市民文明出行;餐厅里,文明用餐、“光盘行动”成为用餐礼仪……在生活的“烟火气”中,折射出临江的文明底色。
一张张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临江市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文本,合力绘就创建“新画卷”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只有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老百姓的心里做,将文明理念和文明习惯融入城市肌理,才能真正提升临江这座城市的幸福指数和文明内涵。
临江市坚持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临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操作手册》和《临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网上申报材料任务分解表》。建立市级领导挂点包保、市直单位包保的工作机制,将创建指标精确分解到各包保单位和属地镇街,落实到每一级党组织、每一个“一把手”,实现无遗漏、无盲点、无缝隙的领导主体责任全覆盖。
创建不是喊口号,需要撸起袖子埋头苦干。临江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带头深入调研,多次召开现场会解决难点问题。
拆除违章建筑、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小街小巷、设置公共停车位、维修坑洼路面……不漏掉每一条小街小巷,直视每一个短板问题,把群众身边的小事琐事,牵挂在心、落实落好。
群众身边的堵点一点点疏通、难点一项项解决、环境一步步提升。身边的变化激发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在绘就文明“新画卷”的征程中,每一个市民都拿起手中的画笔,争当最好“画师”。
为民惠民,城市环境日益改善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街道保持靓丽整洁、小品景观随处可见、交通出行更加安全通畅、社区更加文明和谐……创城几年来的点点滴滴变化,逐步汇聚成临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最美“底色”。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创建文明城市,赋予人们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路交通方面——在市区周边公路、隧道布设108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对易发生山体坍塌、落石等危险路段实时监控和报警提示。对13条主次干道两侧路段绿化带进行了更新和补植,完成修补人行道2000平方米,市区街路沥青路面修补1900平方米。
城市治理方面——全面排查整治市政照明设施,维修路灯270余处、电缆线800米、箱变12处。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134栋老旧小区住宅楼进行改造,粉饰立面9栋,完成屋顶防水43栋,楼道内相关配件设施已基本完成。
环境提升方面——坚持早、中、晚三次清扫,每日对主次干道洒水降尘作业6次以上。按标准设置垃圾中转集装箱,新增清扫车辆6台,设置垃圾箱(桶)2554余个,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1071万吨,机扫作业率、垃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专项提升方面——采取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万多条,规范治理流动商贩3000多人次,规范户外烧烤摊点12处,完成拆违178处。开展道路交通整治行动,漆划交通标线2010平方米,增加停车泊位70个、交通指示牌11块、人行红绿灯5处。开展“三小行业”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出动人员1024人次,检查公共场所256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138份,签订信用体系承诺书168份。
全民健康方面——先后建设完成全民健身中心、江心岛公园小运动场和健康主题步道,完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提升打造,培育打造全市晨晚练点40个。市内全民建设单位总数115个、场地总数244块、体育场地总面积28.7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4平方米。
“你看改造后的小区多敞亮,大家都感到舒心又满意!”日前,在临江市文明小区,居民李大爷向记者介绍小区改造后的情况。之前小区因建设时间长、环境脏乱差现象凸显。实施改造升级后,小区楼栋整洁了,道路平坦了,垃圾不见了,路灯更亮了,车辆停放有序,健身器材配备齐全……小区“旧貌”换了“新颜”。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快速解决好群众烦心事,真正做到民呼我应马上就办,市民真切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实惠。
共建共享,培育崇德向善新风尚
以“心”换“新”,赢得民心。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临江市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融入城市肌理,让城市绽放文明风采。
行走在临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公益广告,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门到行业,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让人时时体味到人文关怀,事事感觉到方便有序,处处感受到踏实温暖。
“大爷大娘,今天的菜饭还满意吗?”在建国街道的“家之味”公益餐厅里,志愿者们一边为前来就餐的老人服务,一边询问的他们用餐感受。
“您好,从客运站出门后,对面就是公共汽车站点。”在客运站内,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回答旅客的问题。
在临江各公园、广场、医院、马路上,随处可见头戴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志愿红”已成为临江最美的风景线。志愿服务,在这里蔚然成风。
近年来,临江不断夯实文明实践阵地基础,按照“五有”标准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05个,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100%全覆盖,注册志愿者7927人,建设各类志愿服务团队185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每年),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
志愿服务让临江这座城市充满了温度,“最美人物”让普通市民有了更高的道德追求。
在临江,人人争做“好人”早已刻在人们的精神追求里。时间回到2012年6月30日上午9时许,因连降大雨引发花山镇五人把村地段山体滑坡,夹杂着巨石和树木的泥石流滚落到铁路上。此刻,一列通往临江方向的客运火车呼啸驶来。危急关头,临江市花山镇五人把村村民蔡景英、陆红、张娜等3人不顾个人安危,勇拦火车,保护了乘客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事后,三人又多次婉拒奖金,网友们亲切称呼她们三人为“最美农妇”。
她们的故事早已刻在临江人民心中,“最美精神”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几年来,临江市涌现出吉林省新时代好少年4人,2人荣获吉林好人称号,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市民文明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一个个普通市民带来的文明之风、树立的道德标杆,照亮这座文明之城。
“各位父老乡亲,我是咱们的‘百姓名嘴’宣讲团成员,今天过来和大家拉拉家常,聊聊刚刚胜利闭幕的二十大精神。”一条横幅、几个小板凳,一场接地气、吸引力十足的理论宣讲活动就开始了。
临江市组建了由116名成员组成了8支特色宣讲团,广泛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等“七讲七进”宣讲活动,用文化力量滋养市民的文明素质。
该市制定印发了年度《临江市文明村镇创建计划》,规范出台了《临江市文明村镇创建测评体系》。累计组织万余名农民开展文明知识竞赛活动,提高了农民文明素质,传播了文明理念。在全市推进凝练固化具有历史脉运、时代特征的《村规民约》。各村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倡导绿色祭扫,厚养薄葬,喜事简办等活动,帮助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
今日的临江,文明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具形象的“城市名牌”,是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的澎湃动力。一幅崇德向善、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金英
通讯员 佟粒玮 杨晓帆